以前上學,總是會告訴自己「我以後又不靠 XX 吃飯,學這麼好幹嘛?」
XX 可以是國文、歷史,或者電磁學、工程數學......這種科目。
會因為無法了解學習的意義,而沒有辦法好好的享受學習的過程,但這就是上學。自從我開始比較有在思考,對我來說一次學八個科目,要有八個意義,讓我在這八科快速切換的上學過程,比較能夠快速的投入每一科尋找想學的部份。
也就是因為這樣,在國民教育的過程,其實我並沒有學習得很順利,因為意義還沒有找到,就要期中考了。XDDD
被日程一趕再趕的情況,實在無法好好的尋找自己學習的動力。
自覺得聰明想法,在學習的過程上分類了自己想學/不想學的
不想學的會排斥
教別人這件事,其實往往會帶給你自己成就感。
尤其是看別人依照你教的過程而成功,更是有感覺
但是,我自己覺得,剛學會的心得,總是最容易內化成本能,也是最難以教給初學者突破困惑點的
最好的老師,就是剛學會的人
熟手能教你的,只有他熟悉、常用的部份,而不是全部。
包含學校老師也一樣 (吧?),總是需要教學手冊的輔助,才有辦法把這學期要教的東西教給你。
唯有在分享的過程,才會重新檢視自己是否有辦法「用一個脈絡把全部串起來」,也就是講得很順。
一再的分享,一再的重新檢視。
技職教育的重點,就是練習的次數。
透過工匠般的體會,讓技術的掌握可以隨意念穩定產出,這就是技藝熟練度。
唸書也是這樣,寫程式也是這樣。
我學習數學或物理也是這樣。用理解與反覆計算,來重新體會數字承載的道理。
一開始需要一定的時間累積敏銳度,只要持續用心練習,可以獲得某種預測能力,反覆驗證之後就會獲得快速學習的能力。
「重組經驗中的體會,可以快速學習技術」
以我自己的經驗,學習過程會是這樣的
每完成一次,就可以學習一輪。
排除掉簡單的技術與概念,只要稍微複雜的技術或概念,就是要歷經過這樣的循環:
「思考 → 練習」
然後,有新的體會,就會開心,想要分享。
分享之後,就會再重新梳理一輪體會,有時會有新的收獲(新的概念)
這樣練習久了之後,循環就會變快。
更能學習更複雜或更快速的學習。
我自己會再體會之後的分享,以兩種形式呈現
我剛開始在好想學習 CSS 時,常常出現自我懷疑的想法
總覺得自己是不是無法學起 CSS 好多屬性,是不是能夠全部學起來呢?
但是,當這久了之後就可以發現,它總是出現在「練習 -> 體會」的過程,也就是說,已經快要學會了,會出現這樣的念頭,所以之後當這個念頭再次出現時,在內心隨之而來的是安慰自己,不用擔心之前學 CSS 不也就這樣過來了嗎?